小电科技被曝裁员约2000人,直营城市数量锐减,代理模式布局落于人后

  来源:蓝鲸TMT

  近日,蓝鲸TMT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小电科技目前正在面临剧烈的人事动荡,预计裁员约2000人,约占公司总人数的近40%,且未承诺赔偿。

  就在几天前,小电科技相关人士就裁员一事对蓝鲸TMT记者回应称,所有调整策略均属于小电围绕今年业务策略的正常组织以及人员结构调整,并无所谓裁员一说。

  一位接近小电科技的知情人士表示,小电科技此举的核心是直营转代理,但此前,小电科技超过90%的点位为直营,其在代理模式的布局落后于同行竞争者。此外,转代理的过程还要面临裁员与招商等多重问题。

  自成立以来,小电两度开启上市计划,但过程一波三折,目前其在港交所的招股书已经显示为失效状态。而如今,共享充电宝市场已经发生大变局,在怪兽充电上市,街电与搜电合并以后,小电科技还有多少增长空间呢?

  裁员约2000人,直营模式转代理

  数日前,小电科技刚刚被曝出裁员消息,但小电科技相关人士很快对此进行了回应,称“基于小电科技今年直营+代理的整体业务策略的明确和定位,我们对公司组织架构,岗位设立,以及工作流程做了系统性的梳理和优化。所有调整策略均属于小电围绕今年业务策略的正常组织以及人员结构调整,并无所谓裁员一说。”

  不过,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小电正计划裁员约2000人,其中多个部门裁员比例达50%,大部分被裁员工为BD等一线业务人员,此外还涉及到中后台的产品、技术以及运营人员。

  小电此前发布的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电共有5992名全职雇员。其中超过80%均为业务拓展人员。据小电科技内部员工透露,本次启动裁员前,公司全员群人数为4500左右,这意味着,2021年小电的团队已经开始缩减。

  同时,据该名员工介绍,小电并未承诺承担相应的裁员补偿,大部分员工还在争取赔偿,“现在都没有赔偿,就是看被裁员工和公司谁耗得过谁,要自己去和公司谈,有些谈不好的,自己倒霉。”

  一位接近小电内部的人士江哲(化名)表示,小电裁员的核心就是直营转代理,“按照小电最初的设想,最理想的调整方式是让各地的CM,也就是城市经理,出一些钱把整个城市的小电业务买下来,等于他们自己创业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城市的CM都有经济能力可以把业务买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小电便会开启招商,“有的代理商有自己的员工,不再需要小电的员工,那么该区域小电的BD就会被裁掉;有些代理商觉得小电有优秀的BD人才,那就会接收该区域一部分小电的BD或者全员接收,这样一来就变成了变相裁员。让BD转代理,也就是这个员工还是在为小电服务,但和该员工签合同的公司主体不再是小电了。”江哲称。

  小电官网信息显示,其业务布局全国超过1700座县城以上城市。江哲称,小电此前直营业务与代理业务的比例为9:1,而转代理业务后,直营业务可能只留下20座城。“直营城市是很大比例的收缩。”

  据上述小电科技员工透露,小电科技卖掉的都是发展不好的城市中的业务。

  代理模式布局落于人后,渠道变革面临多重障碍

  沙利文和头豹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格局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洞察报告”)指出,共享充电宝行业发展初期,企业通过直营模式加速拓展优质点位,随着行业点位竞争加剧,以直营模式为主的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此前,有小电员工对记者表示,在直营模式下,共享充电宝企业竞争压力非常大,主要表现为商家的分成越来越高。

  “有时商家都不会通知共享充电宝企业,直接就会把柜机撤走了,转而让给予其分成更高的品牌入驻。所以共享充电宝企业有时也会主动给商家提高分成比例,防止商家被别家企业抢走。”

  洞察报告显示,从各大品牌的调整战略来看,由于共享充电宝行业业务逐渐由一二线城市向三线及以下城市发展,用于拓展下沉市场和维护中小商户的代理模式成为各玩家的布局重点。此外,代理商渠道不易开拓,掌握代理商资源优势的玩家更具竞争优势。

  小电对于共享充电宝代理模式的布局可谓后知后觉,在2021年上半年之前,小电直营模式在行业内一直占据领导地位;2021年上半年其他头部共享充电宝企业都在马不停蹄地扩张代理模式,而小电直到2021年7月才开始重点开展代理模式。

  据另一位知情人士介绍,为了抢占市场,小电打响了“价格战”。据该人士提供的小电“直营小分队转渠道政策”显示,对于竞对大代理上可以申请免费铺设,然而,小电提供给的代理商的优惠柜机却为二手柜机。

  而且,据江哲透露,小电的代理商服务和柜机返厂维修服务相对来讲不够完善。

  在江哲看来,小电转代理模式是非常困难的,首先面临的是裁员问题,其次是招商问题。

  据洞察报告分析,小电科技之前超过93.6%的点位为直营,代理模式拓展为小电科技的弱势环节;由于长期以直营为主导,其在代理模式的布局落后于同行竞争者。

  两次冲击上市未果,用户规模、点位数不占优势,投诉量超18000条

  进入2021年下半年之后,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日子好像并不好过。

  成功上市的怪兽充电在上市后的8个月内,经历了股价持续走低的窘境,股价由开盘价10美元/股下降至1.22美元/股左右,缩水近9成。竹芒科技内部也并非一片太平,记者从多方知情人士处了解到,2021年底,原街电市场部员工已被裁撤。

  而小电的上市之路更是一波三折。2020年7月,小电科技与浙商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在创业板上市,至2021年1月,小电科技完成3期上市辅导工作。然而,同年4月,小电科技因净利润考核未达创业板要求换道港股IPO上市。

  换道过程不足一个月,由此可见小电科技上市的决心,但自2021年4月底在港交所披露招股书后,小电科技的上市计划就没有了下文。目前,小电的上市计划已经陷入僵局,其在港交所的招股书已经显示为失效状态。

  就在此时,共享充电宝领域迎来了大变革,怪兽上市,街电、搜电合并为竹芒科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小电在用户规模、点位数、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均不及竹芒科技与怪兽充电。


  同时,小电在消费者中的口碑也不尽如人意,据黑猫投诉【投诉入口】显示,小电的投诉量为18000余条,是怪兽充电的近2倍,为街电、搜电、来电的近6倍,乱收费与售后服务不佳等成投诉重灾区。

  另一方面,小电科技的业绩更是一言难尽,其净利润在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亏损1.04亿元,由盈转亏。此后,小电再未更新过业绩,目前其究竟是亏是盈,外界不得而知。

  在疫情期间,小电创始人兼CEO唐永波发布的一封内部信指出,由于企业模式对上游商户的依赖程度极高,全国大量合作商户尚未开门营业,整个行业进入“红慌”模式。但彼时,唐永波指出,“一家公司要有情义和使命,我们要为5000个家庭负责任”。

  而如今,唐永波抛开“情义和使命”裁掉2000余人,能否助力小电直营+代理的策略成功呢?答案还需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