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台亏损上万元!知名汽车CEO回应停产传闻

  记者/忆山

  近日,在欧拉黑猫、白猫车型被曝出停产传闻后,长城汽车旗下欧拉品牌 CEO 董玉东公开回应称黑猫、白猫只是停止接单不是停产,不过公司确实遇到了困难。

  据了解,2022 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后,黑猫单台亏损超万元。虽然公司背后有产业链优势,但仍然面临着巨额亏损。

  黑猫白猫被曝停产传闻

  据悉,2月14日,欧拉品牌向终端传递了黑猫、白猫停止接单的通知,消息传出后,一些欧拉直销店相关销售人员表示,全国经销商都已收到了通知,店里将不会售卖黑猫于白猫,持续时间未知。

来源:欧拉汽车官网来源:欧拉汽车官网

  媒体也纷纷报道了欧拉黑猫、白猫停售消息,据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欧拉品牌相关负责人曾回应:“这两款车型确实已经停产了。”

  据第一电动网报道,在被问及原因时,相关人员表示,一是因为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黑白猫本身售价不高,意义不大。二是因为相关零部件供应链短缺,另外就是产能方面,顶不上来。

  品牌CEO回应:不是停产,但亏损巨大

  2月23日晚间,针对传闻,长城汽车旗下欧拉品牌 CEO 董玉东在欧拉 ORA App 发文称,黑白猫停止接单,不是停产,但是公司确实遇到了困难。

  董玉东表示,虽然欧拉品牌背后有产业链的优势,但是这款小车仍然给公司带来了巨额亏损。以黑猫为例,2022 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后,黑猫单台亏损超万元。

  董玉东表示,停止接单实属无奈之举,在缺芯少电的大环境下,黑白猫等待向用户交付的订单累计突破两万台,按当前生产量计算,如继续接单,新订单的交付要等到2022年下半年。随后时间里,公司会积极寻求原材料,争取最大的资源,快速实现已有订单的交付。

  此外,董玉东向车主承诺黑、白猫所有的售后服务将继续保持,不会受到停止接单的影响。

被疑为新产品让路被疑为新产品让路

  公开资料显示,欧拉是长城汽车旗下新能源品牌。欧拉旗下目前则拥有好猫GT、好猫、白猫和黑猫等车型。

  从售价上来看,欧拉黑猫和白猫的价格较低,在综合补贴后的售价低于10万元,好猫则是欧拉旗下尺寸最大的车型,售价高于10万元。

来源:欧拉汽车官网来源:欧拉汽车官网

  从销量来看,黑猫则是欧拉的主销车型,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欧拉汽车累计销量达13.5万辆,同比增长140%。其中黑猫累计销量达6.3万辆。

  据悉,欧拉黑白猫上市后累计销售达17.3万台,在5万元以上A00市场多次获得单品销冠。

  不过尽管是畅销车型,但亏本的买卖还是不能做,巨额亏损让公司最终选择按下了暂停键。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欧拉品牌高管曾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未来欧拉品牌主要聚焦在10万元~20万元的市场的产品,同时会向2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进攻。因此欧拉黑、白猫停止接单的消息传出后,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是为了给新产品让路,据悉2022年欧拉还将推出芭蕾猫、朋克猫、闪电猫等产品。

  此外,另一款热销车型好猫,尽管去年11月曾因“换芯门”引发争议,但从目前销量来看,仍是公司热销产品。

  根据欧拉汽车销量数据, 1 月份销售 13229 辆,同比增长 29%;其中1 月份好猫销售 9020 辆,同比增长 333%。而在2021 年全年欧拉好猫累计销量为 50931 辆。

  车企纷纷减产减配

  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问题,不止欧拉一家品牌遇到。2022开年以来,全球缺芯局面也在继续蔓延。

  据央视财经报道,由于汽车芯片持续短缺,原先几十元的芯片甚至被炒至数千元。但尽管这样,不确定仍然成了整个市场里最常出现的词汇。芯片的价格不确定,芯片的供应量不确定,订购后的发货时间也不确定。

  面对缺芯问题,各大车企也纷纷采取了减产减配、停单涨价等措施来应对。如宝马部分车型宣布取消自动后备厢功能、奥迪只提供一把遥控钥匙直到产能恢复再补发、特斯拉部分车型也进行减配处理……而包括特斯拉在内,蔚来、小鹏、广汽埃安等车企,均在不同程度上调价格。

  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最新数据,截至2月20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约为57.79万辆。其中,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仍保持不变,约为5.11万辆,占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的9%。而大众汽车Wolfsburg工厂则是全球汽车减产量最大的工厂,几乎等同于亚洲其他地区的累计减产量。

  虽然芯片短缺问题持续蔓延,但不少车企仍然相信今年下半年问题将会得到改善。

  如大众首席执行官Herbert Diess表示,大众已经引入了一个芯片预警系统,大众工程师已经确定了大约150种技术替代方案,以取代短缺的半导体。保时捷中国CEO严博禹也于近日表示,希望今年下半年能找到芯片短缺的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随着近期“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启动,以及国产替代的持续发力,业内人士也纷纷指出将给半导体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并将推动芯片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